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工作年龄人群中第一位致盲性疾病,是糖尿病导致视网膜微血管损害所引起的一系列典型病变,是一种影响视力甚至致盲的慢性进行性疾病。
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增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患者迅速增加,是全球糖尿病患者人口最多的国家,最新数据为1.14亿人。
随着糖尿病患者病程的延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逐年增加约为30%,其中威胁视力的占7%。
我国防盲治盲十二五规划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防治的要求——医院常见致盲性眼病的综合防治能力,使基层医务人员具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常见致盲性眼病的早期筛查,早期诊断能力,开展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健康教育,推动早期筛查和早期治疗。
我院投资约2百万元添置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和眼底激光及眼科OCT等眼底病检查治疗设备,填补了我县的这一空白,为广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带来了福音。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一种可以通过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防治能够避免的可避免性盲,90%的患者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和干预避免失明,早期诊断并积极治疗对延缓病情的进展至关重要。到了晚期后,则是一个难可逆的致盲性疾病。
7%。我国防盲治盲十二五规划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防治的要求——医院常见致盲性眼病的综合防治能力,使基层医务人员具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常见致盲性眼病的早期筛查,早期诊断能力,开展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健康教育,推动早期筛查和早期治疗。
我院投资约2百万元添置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和眼底激光及眼科OCT等眼底病检查治疗设备,填补了我县的这一空白,为广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带来了福音。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一种可以通过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防治能够避免的可避免性盲,90%的患者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和干预避免失明,早期诊断并积极治疗对延缓病情的进展至关重要。到了晚期后,则是一个难可逆的致盲性疾病。
糖尿病的定义和诊断标准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胰岛素作用绝对或相对不足引起的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有糖尿病症状(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少)和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11.1mmol/L或空腹血浆葡萄糖浓度>7.0mmol/L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h的血糖浓度≥11.1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国际临床分级标准轻度中度重度重度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早发现,早治疗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键,应严格控制血糖,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定期检查眼底及必要时行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眼底激光是目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最主要治疗手段,它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发生严重并发症,为患者保存一定的有效视力,阻止病变继续恶化。
01控制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帮助阻止视网膜病变发生,减缓病变发生进程,特别应注意在糖尿病早期进行良好的血糖控制,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长久预后非常重要。
高血糖尽可能控制在正常水平或接近正常水平、糖化血红蛋白≤7%。血压控制可以缓解视网膜病变的进展,最好应控制在/80mmHg以下。控制高血脂,甘油三脂<1.7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8mmol/l。
02全视网膜光凝理论依据: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后,光凝处耗氧高的视细胞变成耗氧低的瘢痕组织,视网膜变薄,脉络膜氧供视网膜内层,改善视网膜缺氧状态,维持正常的氧张力。
03抗新生血管治疗法抗新生血管治疗法是目前有效的治疗方法
通过眼内注射抗新生血管药物抑制异常新生血管生长,减少出血和渗出。
04手术治疗健康教育01
糖尿病病程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关系密切。
Ⅰ型糖尿病病程5,10,15年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分别为25%,60%,80%。
Ⅱ型糖尿病病程<10年者,眼底大致正常;<15年者,26%发病;>25年者,63%发病;
0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筛查频率
0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防,可控,可治疗。早期防控防止严重病变发生致失明是我们的目标。糖尿病患者应该早期进行眼底检查,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遵循有效的随访计划,进而达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防早治。
即使目前视力情况良好,仍有发生严重眼底疾病的可能。强调常规眼底检查及每年随访的重要性,早期及时防治效果最佳。
指导患者,积极控制血糖、血脂,血压是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其进展的关键。若出现视网膜病变,需要到眼科进一步治疗。
2型糖尿病患者眼底定期筛查及时治疗可降低94%的失明率。
如您眼部有任何不适医院眼科
图文:谢琼
编排:陈欢
审定:孙圣安
核发:胡英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