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盐蛇干 > 盐蛇干采收 > 正文 > 正文

邵阳城步突如其来的地点介绍究竟有何目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7/22 10:52:56

城步苗族自治县

是全国五个苗族自治县之一

而这里也将是

“缘逢苗城”的目的地

既然如此

大家先跟随小书童

一同了解城步

这个魅力十足的地方吧!

FORTHEPLACE

寻找城步

城步苗族自治县,系全国五个苗族自治县之一,隶属于湖南省邵阳市,古为楚越相交之地,有“苗疆要区”之称。早在年前,就有剽悍、智慧的苗、侗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古朴神秘的巫傩文化和苗风苗俗一脉相承。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城步苗族自治县。

FORTHECUSTOM

城步民俗

EAT吃

境内以大米为主食。县城和南部山区居民,副食以油茶为最。用油炒米花、花生、黄豆、粑粑丁等作原料,佐以生姜、大蒜、辣椒、胡椒、嫩葱、芫荽等香料,再用着油盐的滚开茶水冲泡而成。一般吃四杯,至少两杯,多至七八杯,中餐常以油茶代之。有的地方早中晚各吃一次,吃了油茶再吃饭。家里来了客人,常以油茶款待。吃油茶一般不给筷子,客人非要筷子不可时,也只给一支。副食常有腊红薯、糯米粑、蕨粑、包谷粑、荞麦粑、笋粑、米花、烫皮、果栗、栗子豆腐等,以粟米煮红南瓜为美食。

城步居民喜用蕨子、蘑菇、野菌、魔芋豆腐、栗子豆腐和脚板薯作菜肴。农家常用萝卜、豆角、生姜、蒜薹、红辣椒作腌菜;用青菜叶洗净切碎晒枯渍盐,佐以姜丝,腌成“姜盐菜”;用萝卜、茄子、南瓜、刀豆、胡萝卜、长豆角切碎晒枯渍盐,混合腌成“杂菜”;常用白菜洗净放开水内烫得半熟后,再用米汤浸泡两三日,谓之“燎酸菜”。西南地带侗家菜不离酸,喜欢将猪肉、鸭肉、鹅肉、鲜鱼渍盐后腌于坛内,放一层肉,放一层糯饭,连腌数月后再炒食,为席上美味。山区农家最喜欢熏制腊菜,常将禽肉、畜肉、兽肉及鱼、泥鳅、黄泥蛙等用盐渍透滤干后,挂于火炕上,用柴火火烟慢慢熏干,然后储藏备食,其味特香。无论城乡,喜欢用豆腐、鲜肉、辣椒粉、香料与猪血加盐混合捏成圆砣烘干,制成“猪血饼”;用青辣椒灌以米粉、豆粉和香料,晒干制成“香辣椒”,食用时均用油爆炒,酥松香脆,脍炙人口,独具风味。南部山民,还爱用蚱鸡(即蝗虫)、蜂蛹用油爆炒作下酒美肴。

CLOTHES穿

苗族服饰丰富多彩,样式色调繁多,且以色彩艳丽而出名。服饰质料主要是棉布、麻布,也有部分是用丝绸。服饰的主体颜色,松桃、铜仁、务川等县清代中叶以前以红色为主,清代中叶改装以后则喜用青蓝色。

现代苗族服饰男装比较简便。一般是头包头巾,上身穿小领对襟短衣,下身穿长齐小腿肚的裤子,多用青蓝二色,和本地汉族男子差别不大。

女装就复杂了,有百多种样式,为国内各民族所少见。大致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传统的古老形式。比较华丽,内容丰富多彩,是苗族最具特色的部分。仅头饰就有几十种,在头饰上以挽发髻盘扎于头顶,上插木梳及其它妆饰物,类似云髻为多。在衣饰方面,其共同点是上身穿窄袖、大领、左右衽或大领对襟短衣,下身着百褶裙。裙长不一,以长齐小腿肚为多,也有的长到脚背,短的仅齐膝。

第二类,是头上包头帕,上身穿长裤,衣缘、衣袖、裤脚都镶“花边”。衣服两肩及胸前、背肩上也绣“花边”。胸前再系上绣花围腰一幅。服饰多为青色或蓝色,也有的用深灰色和黑色。第二类比第一类素净,用料少,费工小。是清代中叶改装后逐渐兴起的样式,是一种具有苗族特点的满人服。过去衣身又长又大,袖管也很大,经过长期改进,已变成紧身窄袖、曲线优美的服装了,再加上精致的银饰衬托,更是锦上添花。

苗族男女都喜佩戴银饰,尤以青年妇女为最。现在仍是青年妇女的主要装饰品,而男子已普遍不用了。银饰品都是本民族男工匠打制。其用途有银冠、银衣、银项圈、银手镯、银耳环等几类。论工艺,有粗件和细件之别:精件主要是项圈、手镯,细件主要是银铃、银花、银雀、银蝴蝶、银针、银泡、银索、银链、耳坠等。当然这不是绝对的,如空心、泡花的项圈、手镯,也是精工制成的作品。

FUN玩

当地较著名的景点有湖南南山公园、白云洞、银杉公园、两江峡谷、十万古田等,人文与自然的结合,相信大家会对此有极大兴趣!

而更主要的,是当地的民俗风情。

苗族端午节:端午节是各民族群众的共同节日。由于各民族生活习俗不同,苗族民间过端午节时保留有许多独特之风格。端午节这天,苗民家庭都将室外打扫干净,然后上山采集菖蒲、艾叶、金银花藤叶、九里光、蛇不过等十余种草药煎成药水、全家人用药水洗脸、洗澡、据说洗了药水澡后,可驱五毒(蝎子、蜈蚣、蛇虫、蜂、蚁),又可避邪气侵体。

舞龙文化:舞龙之俗早在唐代就流行于苗族民间,一般是在重要节庆或举行宗教活动时开展舞龙活动,以增添喜庆气氛。城步苗族民间流行有形态独特、功能各异的彩龙。如丹口镇下团有飞舞盘旋、节奏明快的吊龙、西岩镇有蜿蜒沉稳的爬龙,“六月六”各村寨用于“降虫”时舞草龙。

苗寨打泥脚:“打泥脚”是苗语汉译,苗语叫“坨脚”,意思是用黄泥团子互相打脚。聚居在城步县五团镇、长安营乡一带的苗族同胞们开展打泥脚活动时,都要遵循祖先立下的规矩进行:一是时间,限在春节期间,出了正月不打泥脚;二是过河打,同岸寨子不打脚;三是先打上后打下,即河下游寨子的人先到对岩上面寨子去打,然后上游寨子的人才能去隔岸下面寨子打;四是双方德高望重的寨老事先选择吉日良辰,通过邀约,商定好时间,不搞突然袭击,便于主方做好接待准备,届时人员不得外出,务必在家等候;五是对等相打:男对男,女对女,老对老,少对少,不许多打少、强打弱、男打女、大打小;六是只许打腿脚,不许打臀部以上的腰身和头部。若违背上述规则,算是犯规,并被视为是不友好、不礼貌的行为,一旦发生了这样的事,双方就不再打脚,寨与寨之间便断绝了友好往来关系。

“六月六”山歌节:城步苗乡各族人民自古以来爱唱山歌,形成了一种风俗习惯。他们逢年过节要唱歌,在山上、田头生产劳动要唱歌,小伙子与姑娘谈情说爱要唱歌,逢有婚嫁喜庆和丧葬要唱歌,特别是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日,更是他们大开金嗓大唱山歌的约定俗成的日子。正所谓“一山响雷万山应,苗乡侗寨起歌声”。因此,城步苗乡将每年六月六日定为“山歌节”,务必举行山歌会,开展山歌比赛。

苗族“排话”:城步苗族自治县五团镇流行着一种独特的民间传统曲艺“排话”。它有比较固定的格式,唱词一般为七字句,短句只有三个字,长句约有十个字左右。唱词讲究合辙押韵,悦耳动听。艺人用苗语演唱,以唱为主,结合情节适当插入一些韵白,显得灵活自如。所以,它既擅长抒情,又可以叙事。“排话”的演出场所不拘,在树下、禾坪上、火塘边都可演出。众人坐在一起,可以由一人或二、三人轮流演唱。一直演唱到尽兴,才欢快地散去。

介绍完城步之后

相信大家都有点小迷惑

为什么突然介绍起城步?

是想让我们暑假去玩吗?

没错你说的很对!

三下乡活动即将开始报名!

而据小书童所知

其中有一支队伍

目的地就在城步

有想法的小伙伴们

还不拿起小本本

认真做笔记!

(据说是在城步四中?)

(下面是一些图片!)

附上群聊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yanshegana.com/ysgcs/8693.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盐蛇干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