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立夏
孔祥智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也是夏季节气之首。每年的公历5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立夏节气到来。年立夏的交节时间为5月5日14:47:01,农历三月二十四。从气候学上看,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但此时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真正进入夏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2。上下,而东北和西北的一些地区才刚刚进入春季。立夏季节的到来表示全国范围内总体上告别春天,进入夏天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假,也是大的意思。即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开始长大了,其果实也开始由小变大。《群芳谱》云:“四月节,夏大也”。四月(农历)到来,所有物种都在长大、变壮。夏天到了,鲜花变成了青涩的果实,大地一片墨绿。夏天是积累的季节,万物都在积累能量,等待着秋后的成熟。立夏有三侯,“初候,蝼蝈鸣”,蝼蝈,又名蝼蛄,也有的地方叫“土狗”或“石鼠”,特性是深居穴中,昼伏夜出,并发出“吱吱”的鸣叫声,与青蛙等共奏夏夜交响乐。夜间,人们在野外能听到蝼蛄和青蛙的叫声,就意味着夏天到来了。《群芳谱》云:“阴气始,故蝼蝈应之。”说的是夏天到来,阴气开始上升,“蝼蝈一名土狗,好夜游”,阴气重,故应阴气而鸣。“二候,蚯蚓出”,由于地下温度持续升高,蚯蚓由地下爬到地上呼吸新鲜空气。初夏的早晨在路边可以看见还没来得及钻入土中的蚯蚓。《群芳谱》云:“蚯蚓阴,数出者乘阳而见也。”蚯蚓也属于阴气较重的动物,乘夜间而出,人们在太阳初升时可以看到。当然,这时候它们一般会被太阳晒死。蚯蚓的蠕动可以起到疏松土壤之功效,有利于作物的生长。“三候,王瓜生。”“《图经》云王瓜处处有之,生平野田宅及墙垣,叶似栝楼乌药,圆无丫,缺有毛,如刺蔓,生五月,开黄花,花下结子,如弹丸,生青熟,赤根似葛,细而多糁,又名土瓜,一名落鵶瓜,今药中所用也。”王瓜为葫芦科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花雌雄异株,花梗短,稀无小苞片;花萼筒喇叭形,花冠白色,果实呈卵圆形。果实、种子、根均可供药用,具有清热,生津,化瘀,通乳之功效,呈橘红色。在成熟后人们采摘下来挂在房间作美化之用,干后亦可药用,亦可作物礼物互相赠送。王瓜生于山坡疏林中或灌丛中等处,国内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月令》以此作为立夏季节的一个特征,说明此瓜的普通、常见。
立夏之后,气温逐渐升高,江南地区进入雨季,其他地区的雨量也开始增多,早春播下的农作物开始发芽和快速生长,江南地区的早稻开始插秧,夏熟作物小麦、油菜等进入扬花、灌浆、长荚的关键时期,农人的田间管理开始繁忙起来。在广东、福建、广西等气温较高地区,此时早稻插秧已经结束,否则就会误农时了。这些地区的农谚云:“早稻插到夏,有插也无食”。立夏节气到来,夏收作物的长势基本定居,故有“立夏看夏”之说。在西北、东北地区,立夏前后,一般要进入春玉米、大豆等喜温作物的播种时期。故有农谚云:“谷雨早,小满迟,立夏种谷正当时。”这一时期,南方地区的水稻开始插秧,春播作物需要进行田间管理,雨量的大小十分重要,尤其在北方少雨地区;南方地区多雨,需要注意排涝。正常气候条件下,50毫米等雨量线北移至江苏东台、湖北神农架一线,北方地区的降雨量进一步增加。农谚云:“立夏不下,梨把高挂。”“立夏无雨,碓头无米。”说是就是这个季节雨量的重要性。由于气温增高,雨量增大,一些病虫害开始出现,如小麦的赤霉病、棉花的炭疽病等,应注意防范。杂草的生长速度也开始加快,农人应适时进行中耕除草。农谚云:“立夏三天遍地锄”,“一天不锄草,三天锄不了。”初夏来临,茶牙生长快,应尽快采摘,以免茶叶老化,失去风味甚至失去饮品的功能。相当多地区开始用机器收茶,主要用于制作饼茶或者深加工。可见,立夏节气对于农业生产非常重要。古人称立夏之后的三个月分别为孟夏、仲夏、季夏,是农事最繁忙的季节,故称“三夏”。因此,据记载,周朝时,在立夏这一天,天子要亲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并指令司徒等官奔赴各地督促农人抓紧耕作,以免延误农时。汉代也沿承此俗,《后汉书·祭祀志》载:“立夏之日迎夏,于南郊,祭赤帝祝融,车旗服饰皆赤。”此后各朝均有迎夏的记载。实际上是中国古代以农立国的表现。这一时节,有一个重要的节日,就是浴佛节。《东京梦华录》载:“四月八日,佛生日。十大禅院,各有浴佛斋会,煎香药糖水相遗,名曰‘浴佛水’。”《岁时广记》记载:“国朝孤山沙门释智缘注《四十二章经》云:‘……定知佛以姬周第十六主庄王十年,即春秋鲁庄公七年四月八日降生,未知孰是。’然姬周之历,以十一月为正,言四月八日者,即今二月八日也。故《荆楚岁时记》云:‘二月八日,释氏下生,良有自也。近代以今之四月八日为佛之生日,姑循俗云耳。’”《荆楚岁时记》也记载,四月八日当天,“诸寺各设斋,以五色香汤浴佛,共作龙华会,以为弥勒下生之征也。”这些记载都说明四月八日佛祖生日为以讹传讹。《帝京岁时纪胜》也记载:“八日为浴佛会。街衢寺院搭苫棚座,施茶水、盐豆,以黄布帛为悬旗,书越‘普结良缘’。禁屠割。”不管那一天,总之是那一天,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南部)太子悉达多·乔达摩诞生了,相传天上九条巨龙吐出香水为太子洗浴。这个传说和某些中国名人出生的传说有相似之处,总之大不寻常。这个太子35岁成佛,即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之圣者”,汉代传入中国后被称为“佛祖”,他的生日被世界各地的佛教徒定为“浴佛节”或“佛诞节”,是佛教界十分盛大的节日。这个节日随着佛教传入中国,主要是南方地区的信徒在寺庙举办法会等活动,僧尼皆持灯烛香花,将铜制佛像置于香水中进行浴佛,一般信众则舍钱、放生,有的还求子、祈福。有的地方还在寺庙及其周边举办庙会,从而使此节是大众广泛参与的一个节日。
在北方,传说农历四月十八日为泰山娘娘碧霞元君的生日,碧霞元君,即天仙玉女泰山碧霞元君,俗称泰山娘娘、泰山老奶奶、泰山老母等。是道教中最重要的女仙。泰山碧霞祠和其他供奉碧霞元君的庙观均要举行隆重的庆典。这一天,东岳泰山信众如云,热闹非凡。一些地方也举办庙会以庆祝。可见中国庙会的多元化特点。北京海淀的蓝靛厂有一个西顶庙,又称西顶碧霞元君庙,建于明万历年间;北京的房山、平谷、昌平、门头沟等地都有碧霞元君庙,实际上应该都属于道观。这些庙观大都于农历四月一日开始开庙半月,接待信众,以示庆贺。《北京岁时记》就记载了西顶庙妙峰山和丫髻山都有碧霞元君庙,“每届四月,自初一开庙半月,香火极盛。”
立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祖先们自然流传下来许多习俗,其中最有意思的是“立夏吃蛋”。据说此俗来自于女娲。每当立夏到来,由于气温渐升,人们总会感觉食欲减退、四肢乏力,小孩子感觉尤甚。女娲娘娘就告诉人们,立夏当天,给小孩子的胸前挂上煮熟的鸡蛋,孩子们的力气就会恢复。此后,立夏吃蛋的习俗就流传了下来。实际上,四月夏初,也是鸡鸭产蛋比较旺盛的时候,“四月鸡蛋贱如菜”,老百姓也开始舍得给自己尤其是长身体的孩子们煮个鸡蛋吃。要是在冬季,还要靠着卖了鸡蛋换盐呢。在、年代,哪一家不是靠着“鸡屁股银行”维持生计?大约只有立夏这一天,才舍得让孩子们吃一只煮熟了的鸡蛋,而大人依然是舍不得吃的。小的时候,记得村里很多老人都有“痨病”,就是每天咳嗽不止,但如果每天能够吃一只炒鸡蛋,多放点油,一星期之后就好多了,现在想来,显然是营养极度不良的结果。
立夏之后,天气逐渐炎热,肝火开始旺盛,适当注意养生,补血补心是十分必要的。俗语云:“红补血,苦养心”,立夏节气,要多吃红色和苦味食物,前者如红豆、红枣、枸杞、山楂、西红柿、草莓、红薯、西瓜、苹果等,动物心脏也属于补心食品,夏季应该多吃。后者主要是苦瓜、苦菜、蒲公英等应季蔬菜,苦丁茶、银杏茶、绞股蓝茶等也可以适当饮用,主要取其清心降火之功效。当然,夏季多喝绿茶是必要的。绿茶味甘涩,“幽而不冽,啜之淡然”,绿茶含有丰富的茶多酚、咖啡碱、脂多糖、茶氨酸和黄酮醇类物质,具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亦可防止血液凝块及血小板成团,能有效降低心血管等方面的疾病,具有明显的消暑清热、醒脑提神、增强食欲、健脾利胃的效果。立夏之后,由于气温升高,人们极易食欲不振、嗜睡成瘾,按照中医学的解释,主要是暑湿脾弱所致,正餐后喝一碗粥是不错的选择。具有健脾的食物如莲子、薏米、山药等,都可以单独做粥,也可以和大米等混合做粥,如果在煮粥时再加一点荷叶则效果更佳。上述粥品,具有很好的清热祛湿、养胃清肠、生津止渴的功效。
夏季的到来意味着酷暑难耐,文人们多在诗词中留恋失去的春日,感慨夏日的无奈。有意思的是,唐太宗李世民也在百忙之中赶来凑个热闹,当然,这个千古一帝的文采也是千古的。“一朝春夏改,隔夜鸟花迁。”入夏以后,天地间的景色立刻就变了。的确如此。
初夏
李世民(唐)
一朝春夏改,隔夜鸟花迁。阴阳深浅叶,晓夕重轻烟。哢莺犹响殿,横丝正网天。佩高兰影接,绶细草纹连。碧鳞惊棹侧,玄燕舞檐前。何必汾阳处,始复有山泉。
“南宋四家”之一的杨万里吃完梅子不漱口,居然抱怨“梅子留酸软齿牙”,估计到晚上都嚼不了饭。看来要养成生活起居的好习惯。哈哈。
闲居初夏午睡起杨万里(宋)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好诗当然不止上面两首。
立夏日忆京师诸弟韦应物(唐)改序念芳辰,烦襟倦日永。夏木已成阴,公门昼恒静。长风始飘阁,叠云才吐岭。坐想离居人,还当惜徂景。立夏前二日作陆游(宋)晨起披衣出草堂,轩窗已自喜微凉。余春只有二三日,烂醉恨无千百场。芳草自随征路远,游丝不及客愁长。残红一片无寻处,分付年华与蜜房。立夏陆游(宋)赤帜插城扉,东君整驾归。泥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日斜汤沐罢,熟练试单衣。幽居初夏陆游(宋)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树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箨龙己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池上早夏白居易(唐)水积春塘晚,阴交夏木繁。舟船如野渡,篱落似江村。静拂琴床席,香开酒库门。慵闲无一事,时弄小娇孙。客中初夏司马光(宋)四月晴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晴。山中立夏用坐客韵文天祥(宋)归来泉石国,日月共溪翁。夏气重渊底,春光万象中。穷吟到云黑,淡饮胜裙红。一阵弦声好,人间解愠风。四月十三日立夏呈安这司马光(宋)留春春不住,昨夜的然归。欢趣何妨少,闲游勿怪稀。林莺欣有吒,丛蝶怅无依。窗下忘怀客,高眠正掩扉。初夏戏题徐夤(唐)长养薰风拂晓吹,渐开荷芰落蔷薇。青虫也学庄周梦,化作南园蛱蝶飞。初夏朱淑真(宋)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初夏游张园戴敏(宋)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初夏淮安道中萨都剌(元)鱼虾泼泼初出网,梅杏青青已著枝。满树嫩晴春雨歇,行人四月过准时。早夏钱起(唐)楚狂身世恨情多,似病如忧正是魔。花萼败春多寂寞,叶阴迎夏已清和。鹂黄好鸟摇深树,细白佳人著紫罗。军旅阅诗裁不得,可怜风景遣如何。初夏且幽庄卢照邻(唐)伺有高踪客,耿介坐幽庄。卞哩人事少,风烟鸟路长。瀑水含秋气,垂藤引夏凉。苗深全覆陇,荷上半径塘。钓诸青鬼没,才田白鸳翔。知君振奇藻,还嗣海隅芳。诉衷情初夏偶成段克己(金)东风帘幕雨丝丝,梅子半黄时。玉簪微醒醉梦,开却两三枝。初睡起,晓莺啼。倦弹棋。芭蕉新绽,徙湖山,彩笔题诗。关于立夏的谚语也不少,下面简单摘了几个。立夏不热,五谷不结立夏落雨,谷米如雨。立夏小满田水满,芒种夏至火烧天。立夏雨,涨大水。立夏下雨,九场大水。立夏日晴,必有旱情。立夏栽棉花,谷雨种甘蔗。立夏忙种烟,烟叶长如鞭。谷雨麦挺直,立夏麦秀齐。立夏三日开蚕党。清明忙种粟,谷雨种大田。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清明麦吐穗,谷雨浸种忙。立夏鹅毛住,小满打麦子。立夏不下,小满不满,芒种不管。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挂起。立夏雨少,立冬雪好。立夏落雨,谷米如雨。立夏日下雨,夏至少雨。立夏小满田水满,芒种夏至火烧天。立夏雨,涨大水。立夏下雨,九场大水。立夏日晴,必有旱情。立夏雷,六月旱。立夏日鸣雷,早稻害虫多。立夏不热,五谷不结。立夏到夏至,热必有暴雨。立夏后冷生风,热必有暴雨。立夏汗湿身,当日大雨淋。立夏蛇出洞,准备快防洪。立夏小满青蛙叫,雨水也将到。立夏小满,江河水满。立夏见夏,立秋见秋。早禾插到立夏,插无插也罢。夏天到了,抓紧准备夏衣吧。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