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盐蛇干 > 盐蛇干采收 > 正文 > 正文

每天学习一味中药紫云英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9/29 17:08:05
紫云英

所属类别:

植物

紫云英(学名:AstragalussinicusL.)是豆科,黄耆属二年生草本植物,匍匐多分枝,高可达30厘米,奇数羽状复叶,叶柄较叶轴短。

托叶离生,小叶倒卵形或椭圆形,先端钝圆或微凹,基部宽楔形,上面近无毛,下面散生白色柔毛,总状花序,有花呈伞形;总花梗腋生,苞片三角状卵形,花梗短;花萼钟状,萼齿披针形,花冠紫红色或橙黄色,旗瓣倒卵形,瓣片长圆形,荚果线状长圆形,种子肾形,栗褐色,2-6月开花,3-7月结果。

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各省区。生于海拔-米间的山坡、溪边及潮湿处。中国各地多栽培,为重要的绿肥作物和牲畜饲料,嫩梢亦供蔬食。该种根、全草和种子可入药,有祛风明目,健脾益气,解毒止痛之效。是中国主要蜜源植物之一。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紫云英

拉丁学名

AstragalussinicusL.

别称

翘摇、红花草、草子等

二名法

Astragalussinicus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原始花被亚纲

蔷薇目

亚目

蔷薇亚目

豆科

亚科

蝶形花亚科

山羊豆族

黄耆属

紫云英

命名者及年代

L.,

目录

1形态特征

2生长环境

3分布范围

4繁殖方法

5栽培技术

6主要价值

7植物文化

形态特征

紫云英(共7张)二年生草本,多分枝,匍匐,高10-30厘米,被白色疏柔毛。奇数羽状复叶,具7-13片小叶,长5-15厘米;叶柄较叶轴短;托叶离生,卵形,长3-6毫米,先端尖,基部互相多少合生,具缘毛;小叶倒卵形或椭圆形,长10-15毫米,宽4-10毫米,先端钝圆或微凹,基部宽楔形,上面近无毛,下面散生白色柔毛,具短柄。

总状花序生5-10花,呈伞形;总花梗腋生,较叶长;苞片三角状卵形,长约0.5毫米;花梗短;花萼钟状,长约4毫米,被白色柔毛,萼齿披针形,长约为萼筒的1/2;花冠紫红色或橙黄色,旗瓣倒卵形,长10-11毫米,先端微凹,基部渐狭成瓣柄,翼瓣较旗瓣短,长约8毫米,瓣片长圆形,基部具短耳,瓣柄长约为瓣片的1/2,龙骨瓣与旗瓣近等长,瓣片半圆形,瓣柄长约等于瓣片的1/3;子房无毛或疏被白色短柔毛,具短柄。

荚果线状长圆形,稍弯曲,长12-20毫米,宽约4毫米,具短喙,黑色,具隆起的网纹;种子肾形,栗褐色,长约3毫米。花期2-6月,果期3-7月。[1]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米间的山坡、溪边及潮湿处。模式标本采自浙江宁波奉化。

性喜温暖湿润条件。有一定耐寒能力,全生育期间要求足够的水分,土壤水分低于12%时开始死苗。对土壤要求不严,以pH5.5~7.5的砂质和粘质壤土较为适宜。耐盐性差,不宜在盐碱地上种植。异花传粉,杂交率较高。由于紫云英养分含量和饲料价值均较高,中国南方用作稻田冬季绿肥栽种。[3]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各省区。中国各地多栽培。

繁殖方法

紫云英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15℃~25℃,发芽时需要吸收较多水分和大量的氧气。幼苗时期根系的生长比地上部快,越冬期间,根系和地上部生长较缓慢,开春后地上部生长加速,但根系的生长仍较平稳,到现蕾期后,地上部生长速度陡然加快,在约半个月的时间内干重可增加月1.3倍,因此到初花期地上部的干物质重量就大大超过根系。在盛花期,根系和地上部的干物质之比约1:4~6。紫云英的根瘤菌属紫云英根瘤菌族,它不是土壤常住微生物区系,在未种植过紫云英的地区一般需要接种根瘤菌。根瘤菌的活性在返青期很弱,返青后急剧上升,初花期达到高峰,以后迅速下降。[3]

栽培技术

晒种浸种:播种前应选择晴天的中午,绿肥种子摊晒4-5小时,晒种后加入一定量的细砂擦种子,将种子表皮上蜡质擦掉,以提高种子吸水度和发芽率。然后,用5%的盐水选种,清除病粒和空秕粒。将选出的种子放入腐熟稀人尿中浸种8小时,或放入0.1-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浸种10小时,捞出晾干,用钙镁磷肥拌种后即可播种。[5]

适时适量播种:紫云英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初播种。播种过早,稻肥共生期过长,幼苗瘦弱。播种过迟,则易受冻害,越冬苗不足。一般亩用种1.5-2公斤,播种时一定要按田定量,分畦匀播,落子均匀。

防冻防草,保苗促苗:晚稻收获时,要严防烂田割稻。晚稻收获后,可将稻草直接覆盖在紫云英上保湿保暖,以促进幼苗生长及其分枝的形成和发育。防治杂草是争取全苗、足苗的关键措施,在二叶一心期亩用高效盖草能一包加水40-50公斤喷雾。

开好三沟促壮苗:紫云英在生长期间既怕涝又怕旱。出苗时,浸水易造成烂芽缺苗;越冬时,多水或干旱均影响根系生长甚至死亡;春季旺长时,积水会造成黄苗,生长不良。如遇严重干旱,要及时灌"跑马水"。因此,在田间管理中,一定要开好横沟、纵沟、以及田边的围沟,达到沟沟相通,排灌自如。做到未雨先防,雨过田面不积水,以利全苗、壮苗。

合理施肥,促平衡高产:一般出苗后每亩用-公斤稀薄粪水,结合抗旱浇施,充分利用冬前温、光、水条件,加速幼苗生长。在12月上中旬,每亩施土杂肥-公斤加过磷酸钙25-30公斤,以增强抗寒能力,减轻冻害,增施过磷酸钙是一项以小肥养大肥的重要增产措施。开春后,每亩追施尿素2-4公斤,看苗施肥,促平衡生产,为丰产搭架子。叶面喷施0.2%硼砂溶液2次,可提高鲜草产量。

病虫防治、确保丰产:紫云英主要有蚜虫、潜叶蝇、菌核病等病虫害需要及时对症喷药防治。[5][4]

主要价值生态

为重要的绿肥作物和牲畜饲料,嫩梢亦供蔬食。紫云英固氮能力强,氮素利用效率也高,株体腐解时对土壤氮素的激发量很大,因而在等氮量条件下对后作的增产效果比苕子、蚕豆等绿肥作物强,在我国南方农田生态系统中维持农田氮循环有着重要的意义。[1]

蜜源

紫云英是我国主要蜜源植物之一,花期每群蜂可采蜜20~30kg,最高达50kg。紫云英蜂蜜是以蜜蜂从紫云英鲜花上采集花蜜并酿制而成的优质蜂蜜为原料,采用真空低温浓缩而成,保持了蜂蜜的营养和活性成分。%纯天然,甘甜、营养丰富。

药用

白药:用于风痰咳嗽,喉痛,火眼,疖疮,带状疱疹,外伤出血。全草(红花菜)、种子:甘、微辛,寒。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用于风痰咳嗽,咽喉痛。[2]

畜牧

紫云英除作为绿肥作物之外,也可作为饲草料青饲或调制干草,适口性好,各类家畜均喜食,而且营养价值高,可作为家畜的优质青绿饲料和蛋白质补充饲料,喂猪效果更好。年可刈割2~3次,一般每公顷鲜草产量20~37kg,最高可达kg。紫云英也可绿肥牧草兼用,利用上部2/3作饲料喂猪,下部1/3及根部作绿肥,连作3年可增加土壤有机质16%,远较冬闲地高。

采用紫云英喂猪的方法一般有以下两种:鲜喂:以1斤精饲料配合6~7斤鲜紫云英为好。青贮喂:青贮的优点是贮存时间长,贮存量大,成本低,且养分的损失也较少,口感也佳。紫云英的青贮料猪很爱吃,一般可掺用50%左右应当注意的是,牛、羊、马等反刍动物虽然可以紫云英作饲料,但不宜吃得过多,以免引起腹胀病。

植物文化

花语:幸福

花占卜:你是一个理智、冷静的人,为人真挚,获得朋友的支持和信赖。但你缺乏一种成熟的魅力,你需要通过人际关系来增加你的号召力。在爱情上不易急进,幸福一定会伴着你。

幸运花:香豌豆花、苦苏、玫瑰

花箴言:幸福是不必然的,只要你懂的珍惜,幸福唾手可得。

黄耆属无茎黄耆斜茎黄耆阿克苏黄耆荒漠黄耆阿拉善黄耆阿拉套黄耆黄白黄耆长尾黄耆狐尾黄耆高山黄耆喜沙黄耆沙生黄耆狭叶黄耆畸形黄耆木黄耆边塞黄耆团垫黄耆镰荚黄耆漠北黄耆长小苞黄耆地花黄耆巴塘黄耆斑果黄耆地八角二尖齿黄耆东天山黄耆短翼黄耆布河黄耆蓝花黄耆类芒齿黄耆弯齿黄耆弯喙黄耆亮白黄耆草珠黄耆角黄耆察雅黄耆昌都黄耆樟木黄耆祁连山黄耆华黄耆俅江黄耆中天山黄耆金翼黄耆沙丘黄耆混合黄耆背扁黄耆扁序黄耆丛生黄耆环荚黄耆川西黄耆厚叶黄耆十字形黄耆杯萼黄耆囊萼黄耆达乌里黄耆草原黄耆丹麦黄耆毛喉黄耆大通黄耆宝兴黄耆窄翼黄耆树黄耆密花黄耆悬垂黄耆浅黄耆定结黄耆灰叶黄耆芒齿黄耆詹加尔特黄耆托木尔黄耆灌丛黄耆单叶黄耆胀萼黄耆长果颈黄耆梭果黄耆深绿黄耆侧扁黄耆房县黄耆西北黄耆丝茎黄耆黄绿黄耆弯花黄耆多花黄耆中甸黄耆广布黄耆乳白黄耆准噶尔黄耆歧枝黄耆格尔木黄耆纤齿黄耆细柄黄耆烈香黄耆哈巴山黄耆哈密黄耆短花梗黄耆头序黄耆华山黄耆茸毛果黄耆鱼鳔黄耆绒毛黄耆秦岭黄耆七溪黄耆异齿黄耆毛柱黄耆乌拉特黄耆疏花黄耆和田黄耆新巴黄耆会宁黄耆小叶黄耆伊犁黄耆酒泉黄耆沙基黄耆霍城黄耆苦黄耆鸡峰山黄耆古利恰黄耆帕米尔黄耆裂翼黄耆兔尾状黄耆棉毛黄耆拉萨黄耆毛瓣黄耆毛叶黄耆毛果黄耆西巴黄耆宽爪黄耆莲山黄耆茧荚黄耆天山黄耆白序黄耆白枝黄耆光萼筒黄耆甘肃黄耆长管萼黄耆了墩黄耆岩生黄耆长萼裂黄耆长序黄耆光萼黄耆黄花黄耆长荚黄耆大翼黄耆长毛荚黄荚长龙骨黄耆马衔山黄耆富蕴黄耆短茎黄耆茵垫黄耆黑穗黄耆草木樨状黄耆黄耆假黄耆米林黄耆细弱黄耆小齿黄耆边向花黄耆单蕊黄耆单花黄耆异长齿黄耆蒙古特黄耆山地黄耆天全黄耆木里黄耆细梗黄耆极矮黄耆南疆黄耆线叶黄耆新单蕊黄耆木垒黄耆雪地黄耆华贵黄耆蛇荚黄耆刺叶柄黄耆圆叶黄耆圆形黄耆雀喙黄耆直荚草黄耆尖舌黄耆尖齿黄耆短龙骨黄耆牧场黄耆萨雷古拉黄耆青藏黄耆川青黄耆喜石黄耆宽叶黄耆多枝黄耆紫萼黄耆小苞黄耆奇异黄耆黑紫花黄耆西域黄耆类短肋黄耆类留土黄耆拟糙叶黄耆类帚黄耆类变色黄耆黑毛黄耆紫花黄耆密根黄耆凹叶黄耆坚硬黄耆毛冠黄耆囊果黄耆袋萼黄耆喜盐黄耆乡城黄耆阿赖山黄耆小米黄耆石生黄耆糙叶黄耆粗毛黄耆卡通黄耆辽西黄耆帚黄耆色达黄耆胡麻黄耆无毛黄耆绵果黄耆灌县黄耆紫云英戈尔诺黄耆肾形子黄耆无毛叶黄耆索戈塔黄耆蜀西黄耆球囊黄耆球脬黄耆矮型黄耆蒙西黄耆狭荚黄耆大托叶黄耆笔直黄耆弧果黄耆水定黄耆纹茎黄耆松潘黄耆四川黄耆太白山黄耆太原黄耆甘青黄耆小果黄耆康定黄耆德钦黄耆特克斯黄耆细茎黄耆藏新黄耆定日黄耆托克逊黄耆东俄洛黄耆外伊犁黄耆蒺藜叶黄耆蒺藜黄耆札达黄耆东坝子黄耆洞川黄耆膨果黄耆细果黄耆湿地黄耆对叶黄耆变异黄耆拟狐尾黄耆藏西黄耆维西黄耆温泉黄耆温宿黄耆文县黄耆中亚黄耆乌市黄耆巫山黄耆小金黄耆扬子黄耆亚东黄耆玉门黄耆云南黄耆斋桑黄耆察隅黄耆

?版权声明:本文重在分享交流学习,如侵立删,谢谢

?注意:防病治病仍需谨遵医嘱,如需相关艾灸知识,请文末留言,隔天更新。

END

请把这篇文章转发提醒所有人

-END-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点赞在看分享转发永久免费学中医

名额限量名,现在0元领取

真人实操+助教答疑

手把手教你学会中医

分享朋友圈+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yanshegana.com/ysgcs/93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盐蛇干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