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生命时报
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情报部副研究员蒲昭和
热邪过盛而伤津,易出现干咳、烦渴、失眠等症状,尤其在温病(一般指外感疾病中除风寒性质以外的急性热病)康复期。对此,中医很重视采用养阴(复阴)法进行调理。现推荐一个可以滋肺阴、安心神的方子。
取百合30克、鸡蛋黄1个、冰糖适量。清水洗净百合,温水浸泡一晚,第二天倒掉水,另加清水毫升,煎至毫升,去渣;放入鸡蛋黄搅匀,加冰糖(糖尿病者不用)煎至毫升,温服,每日服2次。
百合配蛋黄,名“百合鸡子黄汤”,或称“鸡子汤”,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一书。方中,百合味甘、性微寒,入心、肺经,为清补之佳品,主要有养阴清火、去烦安神的功效,临床可用于阴虚火旺或热病伤津后余热未退引起的咳嗽、神思恍惚、烦躁失眠、耳鸣等症状,效果较佳。
鸡蛋黄能滋阴润燥,可治心烦不眠、热病惊厥等症状。研究表明,蛋黄富含卵磷脂,经消化后能释放胆碱,增强乙酰胆碱在神经传导中的媒介作用,有宁心、安神、健脑作用。二味合用,有滋养肺阴、宁心安神之效。
上方用于温病伤津引起的干咳无痰、烦躁失眠以及肺燥咯血效果较佳。如患者出现咽干、心烦易怒、失眠多梦、心悸、耳鸣、干咳、舌红等阴虚火旺表现,服用本方也有效。▲
大蒜堪称“天然抗生素”泡醋喝增强免疫力健康王医师
大蒜辛辣味浓,能解毒杀虫、温中健胃,所含的大蒜素具有很强的杀菌力,被称为“天然抗生素”。大蒜可作为调味料使用,亦可入药,在日常饮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蒜抗菌杀虫、降心血管疾病风险中医用大蒜治疗多种疾病,包括外感风寒、感冒头痛、痈疖肿毒、寄生虫病、脘腹冷痛、饮食积滞、肺结核、百日咳等。
在古籍《搜神记》中,有一则神医华佗利用大蒜将人体内的大虫排出的故事,颇让人惊奇:有一天华佗走在路上,看见一个很想吃东西但喉咙有病咽不下的人,他的仆人用车载着他要找医生诊治。华佗听见那人的呻吟声,停住车看了一下,然后对他说:“你刚才经过的路旁,有一家卖饼的店里有蒜泥大醋,取三升喝了,毛病自然会消除。”于是这人就按照华佗的话,喝了蒜泥醋,立刻吐出了一条蛇。
现代医学则认为,大蒜富含硫化物与蒜素,可发挥抗菌、杀菌的功效,能预防心血管疾病、稳定血糖及增强免疫力。
台湾大学一项研究指出,对于喜欢吃红肉的人来说,每天吃5至15克的生蒜(约1~3瓣),可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虽然生吃大蒜会产生满嘴蒜臭味的尴尬,但是,大蒜素因为耐热度不佳,只有生食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加热、烹煮过后,大蒜素的作用就大为减弱。还可以用浸泡的方式释放出大蒜中的养分,比如酿制蒜头醋。
◎大蒜泡醋的做法:
将公克新鲜蒜头剥皮去膜,洗净后晾干,加上少许甜菊叶或冰糖、少许盐,放入干净的玻璃容器,再倒入0c.c.纯米醋,密封浸泡一个月后即可饮用。浸泡时间越久,醋味愈醇越香。
不过喝大蒜醋之前,应该先稀释十倍,且切忌空腹喝,尤其体质虚寒者最好喝温热的醋,以免养生不成反伤身。
除了大蒜泡醋,喜欢喝酒的人也可以用大蒜浸酒,做成蒜酒,每天睡前喝一小杯;不喜酒的人可以用蜂蜜酿蒜,每日早晨空腹吃两、三瓣,能防治高血压。这些从古代就流传下来的食疗方,都可以增强免疫力,助身体强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