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盐蛇干 > 盐蛇干功效 > 正文 > 正文

一起行动,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9/11 15:02:06
山西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www.xianmeng.net.cn/fengshang/xinchao/870.html

近视防控的小知识,

你真的知道吗?

全国

爱眼

6月6日

尊敬的家长:

您好!近年来,儿童近视呈现低龄化、重度化趋势,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呵护孩子眼睛,我们一起行动!

家长如何识别儿童常见眼病和视力异常?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观察和识别儿童眼部疾病的危险信号,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一)眼红、持续流泪、分泌物多,可疑为结膜炎或新生儿泪囊炎。

(二)若发现宝宝瞳孔区发白应当引起高度警示,提示可疑先天性白内障、视网膜母细胞瘤等眼底疾病,一定要尽早去眼科检查。

(三)不能追视、视物距离近、眯眼、频繁揉眼、畏光或双眼大小明显不一致,提示可疑视力异常或眼病。

(四)眼位偏斜、总是歪头近物,提示可疑斜视。眼球震颤,即双眼球不自主的有节律的转动,提示可疑视力较差,应及早就诊。

0~6岁儿童的常见眼病有哪些?

(一)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早产儿中,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约10%~20%,出生体重越低、出生孕周越小病率越高。必须通过筛查,才能及时发现。只有及时干预,才有可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若发现较晚、错过了最佳治疗窗口期可致盲。对于出生体重g的低体重儿和出生胎龄32周的早产儿,应在出生后4~6周或矫正胎龄32周(出生时的孕周十出生后的周数)做首次眼底筛查,根据视网膜病变情况确定治疗方案和复查时间。符合筛查标准的早产儿应到有筛查能力的医疗机构检查。

(二)先天性白内障。发病率约为4%%,在婴儿中的发病率约0.2%%~0.5%%,约占新生儿致盲性眼病的30%。白内障是指眼部晶状体混浊。有的晶状体混浊部位比较靠前,或者整个晶状体都混浊,家长就会发现瞳孔区发白;如果混浊部位在晶状体后部,瞳孔区就不会出现发白,这种混浊就需要用专业的红

光反射来筛查。单眼的严重白内障最好在宝宝2~3月龄前治疗,若治疗不及时视力很难恢复。

(三)先天性上睑下垂。患病率约1.8%%。先天性上睑下垂主要表现为出生后出现单眼或双眼上眼睑不能上抬或上抬不足,上眼睑部分或完全遮盖瞳孔。先天性上睑下垂的孩子,一般睁眼比较晚,在出生后几天或者几周都不能睁大眼睛。中重度上睑下垂一般都需要手术治疗。病变程度决定手术时间,一般3岁之后手术为宜。严重的单侧上睑下垂或者双侧,如果遮盖瞳孔,为避免弱视,应尽早就医。

(四)屈光不正。屈光不正是指外界远处的光线经过眼屈光系统的屈折后,不能在视网膜上聚焦,形成清晰物像。屈光不正包括远视、近视、散光和屈光参差。远视是指远处的光线聚焦形成的影像位于视网膜后;近视则是远处的光线聚焦形成的影像位于视网膜前;散光是指光线不能聚焦在同一个焦点上;屈光参差是指双眼的屈光度数相差太大,比如双眼的远视度数相差度或散光度数相差度,度数较高的眼就容易形成弱视。屈光不正是儿童最常见的眼病,家长一般对近视比较重视,但是对于6岁以内的儿童来说高度远视、散光和屈光参差也同样应该重视,因为后三种眼病很容易形成弱视,需要及时矫治。儿童屈光不正通过视力检查和屈光筛查容易发现,但确诊需要进行散瞳验光。儿童屈光不正常用的矫正方法是配戴眼镜,儿童配镜需要医学验光,综合屈光度、有无斜视及眼部其他健康状况最后确定眼镜度数。

(五)弱视。弱视是由于视觉发育期内单眼斜视、严重远视、近视和散光、双眼屈光度数相差太大或先天性白内障、上睑下垂等引起的视力发育障碍,导致单眼或双眼最佳戴镜视力低于相应年龄的视力;或双眼视力相差两行以上,视力较低眼为弱视。弱视患病率约1%~5%。根据普查结果确定3~5岁儿童视力的正常值下限为0.5,6岁及以上儿童视力正常值下限为0.7。弱视大部分可以治愈,年龄越小、发现越早,治疗效果越好,6岁之后较难治疗,因此弱视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如果是单眼斜视引起的弱视比较容易发现,但是远视、散光或者屈光参差等引起的弱视因为无特殊的异常表现常常被忽视,需要通过定期的视力检查、屈光筛查和眼位检查才能发现。

(六)斜视。斜视是指一眼注视目标时,另一眼视轴偏离目标。斜视是与视觉发育、眼部解剖、双眼视觉功能和眼球运动功能密切相关的一组疾病。斜视除了影响美观外,还会导致弱视及立体视不同程度的丧失,影响成人后职业的选择。斜视患病率约3%。斜视分为内斜视、外斜视和垂直斜视,其中出生后6个月内先天性内斜视患病率约为1%~2%,人群中先天性内斜视患病率为0.1%,内斜视对儿童的视觉功能影响大,需要及早治疗。斜视的治疗方法有配戴眼镜和手术治疗等,具体治疗方法要根据斜视类型而定,早期治疗斜视可以在矫正眼位、恢复外观的基础上,促进视力发育和双眼视觉功能的建立。

学龄前儿童多久做一次视力检查合适?

1、理想状态下,正常出生的宝宝在6医院进行屈光筛查。如果宝宝屈光状态正常,可以每隔6~12个月做定期检查;

2、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应警惕因为视网膜尚未发育完全,可能发生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所以应该在出生后按要求及时进行眼底病变筛查并定期追踪。在出生后6个月时进行屈光筛查。

3、3岁左右,小朋友要跟着爸爸妈妈学会辨认视力表,每6~12个月定期检查视力和屈光度[1]。家长要把孩子每次的视力和验光结果保存好,根据时间建立孩子专属的屈光发育档案,这对于及早发现近视、弱视等眼病尤为重要。

如何正确用眼?

良好的生活习惯

3.科学用眼。尽量不要让幼儿玩电子产品或看电视,要在光线舒适的环境下看书,选择与幼儿身高相匹配的学习桌椅。

1.充足的户外运动。户外运动可以有效预防近视,幼儿园阶段,要保证幼儿每天不少于2个小时的户外运动,每周日照下户外运动不少于14小时。

2.避免久坐。让孩子多活动,静坐之后要活动四肢、拉伸肩颈,促进血液循环,保障大脑供血充足。

合理的饮食调节

4、钙、锌、DHA来源

钙的主要来源:牛奶、豆制品和绿叶菜;

锌和DHA的来源:鱼肉、坚果。

1.绿色食物

菠菜、油菜等各种深绿色叶菜,它们含有大量叶黄素、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

2、橙黄色食物

黄玉米、小米、大黄米等黄色粮食,富含叶黄素、玉米黄素和胡萝卜素。

3、紫红色食物

紫甘蓝、红苋菜、紫菜苔、蓝莓、黑加仑、紫樱桃、桑葚等红紫色果蔬,含有花青素和维生素C。

早期预防近视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一)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户外活动接触阳光,能促进眼内多巴胺释放,从而抑制眼轴变长,预防和控制近视过早发生。所以儿童应坚持户外运动。3~6岁儿童应每日户外活动时间2小时以上,尽可能“目”浴阳光。

(二)减少持续近距离用眼时间。要减少读书、画画、写字等近距离的用眼时间,避免不良的读写习惯。不在走路时、吃饭时、卧床时、晃动的车厢内、光线暗弱或阳光直射等情况下看书、写字,每次持续近距离用眼时间不宜过长,二十分钟左右要停下来休息一下眼睛,可以远眺5~10分钟。建议低龄儿童尽量以家长读绘本为主进行阅读,避免儿童近距离用眼时

间过长。

(三)限制电子视频产品使用。长时间近距离使用电子视频类产品易消耗儿童远视储备量,影响视力发育。建议婴幼儿禁用手机、电脑等视频类电子产品,3~6岁尽量避免接触和使用手机、电脑等视屏类电子产品。

(四)其他措施。要选择有足够亮度、频谱宽而且没有频闪和炫光的台灯,使用时也要打开房间其他灯,保证充足亮度。保证均衡膳食、确保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10小时。

儿童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孩子健康成长是我们共同的愿望和期盼。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END

点点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yanshegana.com/ysggx/92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盐蛇干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