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籽
紫苏籽(FructusPerillae)为一类唇形科植物——紫苏的种子。可以用作调味料,具有去腥、增鲜、提味的作用。同时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具有下气,清痰,润肺,宽肠的功效。紫苏还是一种高效的植物“防腐剂”。
紫苏籽中含大量油脂,出油率高达45%左右,油中含亚麻酸62.73%、亚油酸15.43%、油酸12.01%。种子中蛋白质含量占25%,内含18种氨基酸,其中赖安酸、蛋氨酸的含量均高于高蛋白植物籽粒苋。此外还有谷维素、维生素E、维生素B1、缁醇、磷脂等。
紫苏含有挥发性的紫苏醛等芳香物质,民间常用其去腥、增鲜、提味。《调鼎集》载:“平时将薄荷、胡椒、紫苏、葱、香橡皮、桔皮、菊花及叶同晒干,捶碎收贮。剖鱼入水,取以洗擦,不但解腥,其味尤美。”,汉代《七发》赋中的“鲤鱼片缀紫苏”有可能鱼片是生食的(周代已有鱼脍,即鱼生;东汉广陵太守陈登便嗜食“生鱼脍”),而紫苏则用来增香去腥。由于紫苏汁液是紫红色的,许多食品加工厂还将紫苏作为梅酱、腐乳等食品的染色剂。将紫苏洗净、晒干、切碎,拌入醋蘸头、五味姜、糖醋大蒜头、酸梅等,则风味别具。
紫苏还是一种高效的植物“防腐剂”。有人曾做过试验:用鲜紫苏叶包鱼、肉等易腐之食物,将其置于室内通风处,常温下这些东西可保存4一5天。此外,干紫苏还可以用来加工酱菜,现民间晒酱时仍加点紫苏用以去腥防腐。用泡菜坛泡菜时,放点紫苏叶,也可使泡菜别有风味。
紫苏小菜谱
1、紫苏粥紫苏叶6克,粳米50克,红糖适量。粳米用清水淘洗干净。沙锅内加入适量水,放入紫苏叶,煮沸一分钟,去渣取汁备用。
锅内加水,烧开,加入粳米煮粥,待粥熟时,再加入紫苏叶汁和红糖,搅匀即成。紫苏叶辛温,有散寒解表、行气宽中的功效。
紫苏叶能扩张毛细血管,刺激汗液分泌而发汗,其浸液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紫苏叶与粳米同煮,有和胃散寒作用。此粥用于体弱婴儿,对偶感风寒易患感冒者有效。
2、紫苏麻仁粥紫苏子10-15克,麻子仁10-15克,粳米克。先将紫苏子、麻子仁捣烂如泥,然后加水慢研,滤汁去渣,再同粳米煮为稀粥食用。具有润肠通便。适用于老人、产妇、病后、体质虚弱等大便不通、燥结难解的患者。
3、凉拌紫苏叶紫苏嫩叶克。精油、味精、酱油、麻油。将紫苏叶洗净,入沸水锅内炉透,捞出洗净,挤干水分。切段放盘内,加入精盐、味精、酱油、麻油,拌匀即成。此菜适用于感冒风寒、恶寒发热、咳嗽、气喘、胸腹胀满等病症。健康人食用能强身健体、泽肤、润肤、明目而健美。气表虚弱者忌食。
4、紫苏饮紫苏鲜叶3—5片。白糖。将紫苏叶洗净沥水,放入杯内用开水冲泡,放入白糖成清凉饮料。此饮具有健胃解暑的功效。健康人在炎热天气饮用,可增强食欲,助消化,防暑降温,还可预防感冒,胸腹胀满等病症。
5、紫苏子汤团主料:紫苏子克,糯米粉0克。调料:白糖、猪油。将紫苏子淘洗干净,沥干水,放入锅内炒熟,出锅晾凉研碎,放入猪油、白糖拌匀成馅。将糯米粉用沸水和匀,做成一个个粉团,包入馅即成生汤团,入沸水锅煮熟,出锅即成。此汤团由紫苏子与健脾胃的糯米组成,具有宽中开胃、理气利肺的功效。适用于咳喘痰多、胸隔满闷、食欲不佳、消化不良、便秘等病症。脾胃虚弱泄泻者忌食用。
江浙沪一代至今仍流行元宵节、中秋节或平时食用紫苏汤圆。细心的老人一般初夏时会在庄前屋后种植一些紫苏子,郁郁葱葱的,秋后搜集苏子晒干用可乐瓶收藏起来备用。但大部分还是送给晚辈或其他亲友,自己只留下很少一部分,这还是做成汤圆给小辈们吃得多。
6、紫苏叶茶《海上仙方》紫苏20克,捣碎,置保温瓶中,冲入沸水适量,泡闷15分钟后,频频温饮。每日1剂。同时用药渣(鲜品捣烂用)作局部热敷。
紫苏性味辛温,功能发表散寒、理气和营。临床常用于感冒风寒、恶寒发热、咳嗽、气喘和胸腹胀满、胎动不安,并能解鱼蟹毒。药理研究:紫苏有解热和抑制葡萄球菌生长作用。本方用于乳痈初起,能消肿止痛,退寒热。如同时配以“六神丸”内服,每次20粒,1日2次,效果更佳。高热有汗者忌用。
7、紫苏蘑菇炒鸡片鸡胸肉(切薄片用少许盐、胡椒粉、料酒腌三十分钟),鲜蘑菇适量切片,嫩紫苏叶一把,甜椒、洋葱切片,干辣椒、姜、蒜片少许,油条炸脆切小段。蠔油、生抽各一大匙,高汤两大匙,味精少许。锅里放油烧热,放入紫苏叶炸酥,捞起摆盘周。此时油已呈浅绿,且带有紫苏香味,放入鸡片八分熟,捞起滤干。锅里留一大匙油烧热,放入干辣椒、姜、蒜、甜椒爆香,加蘑菇片,所有调味料,放回鸡片快速拌炒均匀,起锅前加油条翻炒数下即可。
紫苏的药用价值
紫苏叶、茎、花、种子和根,均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而且含有紫苏醇、芳樟醇、薄荷醇、紫苏酮、柠檬烯、丁香酚等化学物质,具有特殊芳香和杀菌防腐等多种作用,其根、茎、叶、花和种子等均可入药,为常用中药。
紫苏叶(《本草经集注》)包括①皱紫苏,又名:赤苏(《补缺肘后方》),紫苏(《食疗本草》),红紫苏。②尖紫苏,又名:野生紫苏。含有皱紫苏全草含挥发油约0.5%,内含紫苏醛约55%,左旋柠檬烯20~30%及α-蒎烯少量。还含精氨酸、枯酸、矢车菊素3-(6-对香豆酰-β-D-葡萄糖甙)5-β-D-葡萄糖甙。叶的挥发油中含异白苏烯酮等。尖紫苏全草含挥发油,内含异戊基-3-呋喃甲酮、紫苏醛、α-及β-蒎烯、d-柠檬烯、l-芳樟醇、莰烯、薄荷醇、薄荷酮、紫苏醇、二氢紫苏醇、丁香油酚。性味辛,温。《千金"食治》:味辛,微温,无毒。入肺、脾经。具有发表,散寒,理气,和营的作用。主治感冒风寒,恶寒发热,咳嗽,气喘,胸腹胀满,胎动不安。
紫苏子(《药性论》)又叫苏子(《本草经集注》),黑苏子(《饮片新参》),野麻子、铁苏子(《江苏植药志》)性味辛,温。无毒。入肺、大肠经。具有下气,清痰,润肺,宽肠的功效。主治咳逆,痰喘,气滞,便秘。治冷气及腰脚中湿风结气。《日华子本草》:主调中,益五脏,下气,止霍乱、呕吐、反胃,补虚劳,肥健人,利大小便,破症结,消五膈,止咳,润心肺,消痰气。
紫苏梗(《本草蒙筌》)又叫紫苏茎(《雷公炮炙论》),苏梗(《药品化义》),紫苏杆(《湖南药物志》)。性味辛甘,微温。无毒。入脾、胃、肺三经。具有理气,舒郁,止痛,安胎的功效。主治气郁,食滞,胸膈痞闷,脘腹疼痛,胎气不和。治噎膈反胃,止心腹痛。《得配本草》:疏肝,利肺,理气,和血,解郁,止痛,定嗽,安胎。
紫苏全株谓之全草,有散寒解表、理气宽中功效,主治风寒感冒、头痛、咳嗽、胸腹胀满等症。
最新研究发现紫苏是世界上α-亚麻酸含量最高的植物资源。美国心脏协会官方网站显示:α-亚麻酸具有:调节血压;调节血脂;抑制肿瘤;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对视觉功能和学习行为活动起促进作用。
营养科学最新成果显示:紫苏醇、柠檬烯(紫苏的成分之一)是一种被发现具有抗癌特性的天然化合物。美国威士康星大学MichealN.Gould博士认为:“已表明柠檬烯、紫苏醇等单萜可防止乳腺癌、肝癌、肺癌以及其它癌症”。据《加拿大-中国商会论坛》研究文章介绍:紫苏的提取物——迷迭香酸(RosemarinicAcid),具有非常好的祛除自由基抗炎效果。性能:已获得美国FDA认可为公众安全食品原料。活性高,种类多,可用于营养科学食品及特殊食用产品。功能:
(1)抗氧化性,
(2)抗病毒活性,
(3)抗炎作用,
(4)抗血栓、抗血小板聚集,
(5)抗菌。
紫苏小药方
1、治伤风发热:苏叶、防风、川芎各一钱五分,陈皮一钱,甘草六分。加生姜二片煎服。(《不知医必要》苏叶汤)
2、治卒得寒冷上气:干苏叶三两,陈橘皮四两,酒四升煮取一升半,分为再服。(《补缺肘后方》)
3、治咳逆短气:紫苏茎叶(锉)一两,人参半两。上二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日再。(《圣济总录》紫苏汤)
4、治伤寒啘不止:赤苏一把,水三升,煮取二升,稍稍饮。(《补缺肘后方》)
5、治胎气不和,凑上心腹,胀满疼痛,谓之子悬:大腹皮、川芎、白芍药、陈皮(去白)、紫苏叶、当归(去芦,酒浸)各一两,人参、甘草(炙)各半两。上细切,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葱白七寸,煎至七分,空心温服。(《济生方》紫苏饮)
6、治乳痈肿痛:紫苏煎汤频服,并捣封之。(《海上仙方》)
7、治金疮出血:嫩紫苏叶、桑叶,同捣贴之。(《永类钤方》)
8、治蛇虺伤人:紫苏叶捣汁饮之。(《千金方》)
9、治食蟹中毒:紫苏煮汁饮之。(《金匮要略》)
10、治寒泻紫苏叶15克,水煎加红糖6克冲服。
11、解食鱼、鳖中毒:紫苏叶60克,煎浓汁当茶饮,或加姜汁十滴调服。
12、子宫下垂:紫苏叶60克,煎汤熏洗。
13、治小儿久咳嗽,喉内痰声如拉锯,老人咳嗽吼喘:苏子一钱,八达杏仁一两(去皮、尖),年老人加白蜜二钱。共为末,大人每服三钱,小儿服一钱,白滚水送下。(《滇南本草》苏子散)
14、治气喘咳嗽,食痞兼痰:紫苏子、白芥子、萝卜子。上三味,各洗净,微炒,击碎,看何证多,则以所主者为君,余次之,每剂不过三钱,用生绢小袋盛之,煮作汤饮,随甘旨,代茶水吸用,不宜煎熬太过。若大便素实者,临服加熟蜜少许,若冬寒,加生姜三片。(《韩氏医通》三子养亲汤)
15、顺气、滑大便:紫苏子、麻子仁。上二味不拘多少,研烂,水滤取汁,煮粥食之。(《济生方》紫苏麻仁粥)
16、治脚气及风寒湿痹,四肢挛急,脚踵不可践地:紫苏子二两,杵碎,水二升,研取汁,以苏子汁煮粳米二合作粥,和葱、豉、椒、姜食之。(《圣惠方》)
17、治消渴变水,服此令水从小便出:紫苏子(炒)三两,萝卜子(炒)三两。为末,每服二钱,桑根白皮煎汤服,日二次。(《圣济总录》)
18、治伤寒胸中痞满,心腹气滞,不思饮食:紫苏茎(锉)一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二两,赤茯苓(去黑皮)一两半,大腹皮(锉)、旋覆花各一两,半夏(汤洗七遍,焙)半两。上六味,细切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入生姜一分(拍碎),枣三枚(擘破),同煎至七分,去渣,温服。(《圣济总录》苏橘汤)
19、治阴虚肝旺型子悬紫苏6克,白芍12克,枸杞子15克,冰糖5克。将紫苏、白芍、枸杞子用纱布包好,放砂锅内煮沸后用小火煮20分钟,入冰糖再煮片刻,去药渣饮汤,每日l剂,连服3-5剂(子悬俗称“胎气上逆”或“胎上逼心”)。
20、治习惯性流产苏梗10克,陈皮6克,莲子60克。将莲子去皮、蕊后放入锅内,加水毫升煮至八成熟,然后加入苏梗、陈皮,再煮3-5分钟,食莲、饮汤,每日1-2次。
21、治风热感冒紫苏、荆芥各15克,大青叶、四季青、鸭跖草各30克,加清水毫升,浓煎,每日3--4次。
22、治湿疹紫苏30克,水煎浓汁泡洗患处;苏叶15克,冰片3克,共研细末,用香油调匀涂患处。
药材
干燥的果实呈卵圆形或圆球形,长径0.6~3毫米,短径0.5~2.5毫米。野生者粒小,栽培者粒大。表面灰褐色至暗棕色或黄棕色,有隆起的网状花纹,较尖的一端有果柄痕迹。果皮薄,硬而脆,易压碎。种仁黄白色,富油质。气清香,味微辛。以颗粒饱满、均匀、灰棕色、无杂质者为佳。产湖北、江苏、河南、山东、江西、浙江、四川等地。
药理作用抗癌作用
给由7,12-二甲基苯并蒽和1,2-二甲基肼诱发的乳腺癌、结肠癌和肾母细胞瘤的大鼠喂饲含10%紫苏油(富含α-亚麻酸)的饲粒有抗癌作用。
其他作用
给易于中风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SP)喂紫苏油可延长其存活率,使生存时间延长。紫苏油还可提高大鼠学习能力。
性味:辛,温。
《别录》:味辛,温。
《药性论》:无毒。
归经:入肺、大肠经。
《药品化义》:入肺经。紫苏子
《本草再新》:入肝、肾二经。
功能主治:下气,清痰,润肺,宽肠。治咳逆,痰喘,气滞,便秘。
《别录》:主下气,除寒中。
《药性论》:主上气咳逆。治冷气及腰脚中湿风结气。
《日华子本草》:主调中,益五脏,下气,止霍乱、呕吐、反胃,补虚劳,肥健人,利大小便,破症结,消五膈,止咳,润心肺,消痰气。
《本草衍义》:治肺气喘急。
《纲目》:治风顺气,利膈宽肠,解鱼蟹毒。
《本草通玄》:治蛇犬伤。
紫苏子应用配伍咳喘痰多
本品性主降,长于降肺气,化痰涎,气降痰消则咳喘自平。用治痰壅气逆,咳嗽气喘,痰多胸痞,甚则不能平卧之证,常配白芥子、莱菔子,如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若上盛下虚之久咳痰喘,则配肉桂、当归、厚朴等温肾化痰下气之品,如《和剂局方》苏子降气汤。肠燥便秘。本品富含油脂,能润燥滑肠,又能降泄肺气以助大肠传导。常配杏仁、火麻仁、瓜蒌仁等,如紫苏麻仁粥(《济生方》)。
生紫苏子捣碎或嚼烂空腹服,治疗肠道蛔虫病例,服药后排出蛔虫者92例(四川中医,,8:47);对74例高脂血症患者进行了苏子油胶囊和月见草油胶囊双盲对照观察,苏子油胶囊降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有效率均高于月见草油胶囊组。结果显示苏子油对阴虚阳亢型高脂血症更为适宜。
毒副作用
紫苏子2.3-15.5g/kg喂牛,可产非典型间质性肺炎,但紫苏子在霜冻期后则无此毒性。
营养知识紫苏子知识介绍:
紫苏为唇形科植物紫苏和野紫苏的成熟果实。紫苏一年生草本,全国各地均有栽培,生于山地、路旁、村边或荒地等。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紫苏子小坚果,卵圆形或类球形,直径0.6至2毫米,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有暗紫色网状花纹,基部稍尖,有果柄痕。果皮薄而脆,种子黄白色,种皮膜质,子叶2枚,类白色,富油性。压碎有香气,味微辛。
野紫苏子略小,直径0.6至1.5毫米,表面棕色或灰棕色,外层常剥落,露出浅黄色石细胞层。
均以粒大饱满,色灰棕,种子油性足者为佳。
紫苏子补充信息:
因炮制方法的不再分为紫苏子、炒紫苏子、蜜紫苏子、紫苏子霜,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蜜紫苏子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蛀。
紫苏子适合人群:
肺虚咳喘,脾虚滑泄者禁服。
紫苏子食疗作用:
紫苏子味辛,性温;归肺、胃、大肠经;质润和降;
具有降气消痰,止咳平喘,温中开胃,宽肠润便的功效;
主治痰壅气逆,胸中满闷,咳嗽气喘,呕吐反胃,肠燥便秘。
紫苏子做法指导:
1.肺感寒邪,咳嗽痰喘,胸膈烦闷者,可与麻黄、杏仁、茯苓等配伍,以宣肺解表消痰。
2.腹内胀满,饮食不消,欲作霍乱者,可与橘皮、良姜、桂心、人参配伍。
3.思虑伤脾,腹胀呕逆,二便不利者,可与半夏、厚朴、枳实、白术同用。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紫苏籽你不知道的秘密
扫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yanshegana.com/ysggj/5889.html